一、管理传染源
1、报告和登记:对疑似,确诊,住院,出院,死亡的肝炎病例均应分别按病原学进行传染病报告,专册登记和统计。
2、隔离和消毒:乙型肝炎隔离至病情稳定后可以出院。对患者的分泌物、排泄物、血液以及污染的医疗器械及物品均应进行消毒处理。
3、献血员管理:献血员应在每次献血前进行体格检查,检测ALT及HBsAg(用RPHA法或ELISA法),肝功能异常HBsAg阳性者不得献血。
1、报告和登记:对疑似,确诊,住院,出院,死亡的肝炎病例均应分别按病原学进行传染病报告,专册登记和统计。
2、隔离和消毒:乙型肝炎隔离至病情稳定后可以出院。对患者的分泌物、排泄物、血液以及污染的医疗器械及物品均应进行消毒处理。
3、献血员管理:献血员应在每次献血前进行体格检查,检测ALT及HBsAg(用RPHA法或ELISA法),肝功能异常HBsAg阳性者不得献血。
4、HBsAg携带者和管理 HBsAg携带者不能献血,可照常工作和学习,但要加强随防,应注意个人卫生和经期卫生,以及行业卫生,以防其唾液、血液及其它分泌物污染周围环境,感染他人;个人食具,刮刀修面用具,漱洗用品等应与健康人分开。HBeAg阳性者不可从事饮食行业,饮用水卫生管理及托幼工作。HBsAg阳性的婴幼儿在托幼机构中应与HBsAg阴性者适当隔离,HBeAg阳性婴幼儿不应入托。
二、切断传播途径
1、加强饮食卫生管理,水源保护、环境卫生管理以及粪便无害化处理,提高个人卫生水平。
2、加强各种医疗器械的消毒处理,医疗器械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。预防接种或注射药物要1人1针1筒,使用1次性注射器。
二、切断传播途径
1、加强饮食卫生管理,水源保护、环境卫生管理以及粪便无害化处理,提高个人卫生水平。
2、加强各种医疗器械的消毒处理,医疗器械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。预防接种或注射药物要1人1针1筒,使用1次性注射器。
3、严格筛选和管理供血员,采用敏感的检测方法,做好制品的HBsAg检测工作,阳性者不得出售和使用。
4、严格掌握输血和血制品指征。
5、食具、洗漱刮面用具专用。
6、接触患者后用肥皂和流水洗手。
7、HBsAg携带者不能从事饮食行业、食品加工、自来水管理及托幼机构工作。
8、保护婴儿切断母婴传播是预防重点,对HBsAg阳性尤以HBeAg亦呈阳性的产妇所产婴儿,出生后须迅即注射乙型肝炎特异免疫球蛋白及(或)乙型肝炎疫苗。
三、保护易感从群
三、保护易感从群
1、乙型肝炎特异免疫球蛋白:主要用于母婴传播的阻断,应与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使用。亦可用于意外事故的被动免疫。
2、乙型肝炎血源疫苗或基因工程乙肝疫苗:主要用于阻断母婴传播和新生儿预防,与乙型肝炎特异免疫球蛋白联合使用可提高保护率。亦可用于高危人群中易感者的预防。前S2、前S1与S基因联合的基因工程疫苗亦已研制成功。
2、乙型肝炎血源疫苗或基因工程乙肝疫苗:主要用于阻断母婴传播和新生儿预防,与乙型肝炎特异免疫球蛋白联合使用可提高保护率。亦可用于高危人群中易感者的预防。前S2、前S1与S基因联合的基因工程疫苗亦已研制成功。
四、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措施。
1、生活上的措施。乙型肝炎病毒以其病毒含量的多少做为传染指标来看,一是血液。大三阳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每毫升血中含有1,000万--几亿个成熟乙型肝炎病毒颗粒。极微量的血液进入皮肤黏膜的破口,就可造成感染。二是月经血所含的病毒量和血液是相似的,是重要的传染源。三是阴道分泌物和精液所含病毒量虽不及血液及月经多,但是在性生活中常能通过生殖黏膜破损,而感染性伙伴。在乳汁、唾液中虽然有乙型肝炎病毒存在,但造成感染的可能性并不大。故不把它们做为主要传播原因对待。所以在生活上最主要的措施是预防血传播及性传播。
(1)不用未检测乙型肝炎指标的血液及血制品。
(2)不到黑窝点去献血。
(3)不要从事男同性恋和宿娼活动。
(4)不要用不洁的注射器、穿刺针、针灸针、牙钻、内窥镜等介入性医疗仪器。
(5)不要用不消毒的剃须刀、穿耳针、纹身针等进行美容活动。
(6)不要和乙型肝炎病人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共用毛巾、牙刷、被褥等,以防生活接触性感染。
2、特异性的预防。就是用乙型肝炎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的感染。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已证明是十分有效的。新生儿期接种疫苗以0、1、6个月免疫程序。3针免疫后,可保证15年内不得乙型肝炎。因为到目前为止,只有15年的追踪,可能保护时间更长,甚至终身受益。